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發布日期:2016-03-16 發布員:濟南慶典公司
篇一: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培訓目標和要求:
(一)培訓目標
通過培訓,使本校教師在思想政治和職業道德、專業知識和學識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教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有教大的提高,努力成為“現代型、科研型”的教師。
(二)具體要求
1、提高小學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增強從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緊迫感和自我進取的意識。
2、拓寬教師的視野,更新教育觀念,加快知識結構的調整優化。
3、努力培養小學教師自我發展的能力。
二、培訓內容與形式:
(一)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著重體現教師綜合素質與教育教學教研能力的提高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突出學校實際和教師要求,堅持基礎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按主題組織,主要有4個專題組成:
1、師德培訓
以 “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以活動為載體,對教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使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教師職業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強化教師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
學習內容:《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洋思教學》、《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等。
2、新課程培訓
(1)、通識性培訓。通過在縣、街道培訓機構組織集中專題培訓基礎上,學校組織教師開展自學、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及相關政策等,使理論與教學實際相結合,促進教師將先進的理念內化為教學行為。提高我校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素質,從而能自覺地以新課程理念和具體的適應新課程教學的模式、方法開展日常的教學工作,使之不斷改革創新和優化。
(2)學科培訓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讀課標、探索教法。學校要運用示范教學、集中研討、反思自修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研究掌握實施新課程的有效科學方法和手段。
3、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要以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在全校教師中開展各學科教學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基本功訓練;要結合中青年教師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培訓方式。使每一個教師掌握扎實的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教育教學水平。具體培訓內容為:說課訓練;
4、現代信息技術培訓。目的在于使教師熟練操作并運用電腦以及多媒體教學,學會并應用課件制作、班級或教師個人網頁制作、網絡平臺、博客、電腦繪畫制作。
5、教學常規培訓。目的是通過學習,規范教學行為,加強教學管理,構建高效課堂,進一步促進教育內涵提升。
6、青年教師培訓。著力培養青年教師,努力扶植骨干教師。首先給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和展示自己的舞臺,建設好一支以校長為核心的骨干教師隊伍。
(二)培訓形式
校本培訓堅持開放、創新、務實、高效的原則,突出繼續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創造新的培訓模式。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強調教師自主學習,自我感悟和自我實踐、重視個性差異,加強個別指導,充分體現教師發展的主體性和個性化特點。 因此,校本培訓采用集中與分散、面授與自學、觀摩與研討相結合等形式,具體可分為:
1、集中性學習、研究
(1)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教師培訓班
(2)組織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交流會(座談會)
(3)開展教材分析、集體備課、說客反備、研討反思活動。
(4)組織教師集中學習(新課程標準等)
(5)、教學觀摩:學校內部教師之間,校際之間分層次、多形式組織教學觀摩。
2、分散性學習、研究
(1)根據自身特點,制訂自己切實可行的“教師自身專業成長”三年發展規劃。
(2)根據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計劃,開展“拜師學藝”、互相觀摩、專題研究活動。
(3)教師撰寫論文、設計案例等。
(4)名師指導:聘請本校優秀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聽課、評課,進行教學研究指導。
(5)課題研究:學校組織申報課題,研究確定課題。定期組織交流階段性研究成果,把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學校的共同財富,促進教師共同發展。
三、培訓的考核辦法和考核程序:
(一)培訓的考核辦法
校本培訓的考核著重于綜合素質與能力的提高,采取多種形式進行。
1、理論考試
圍繞校本培訓的有關內容,編制理論考試題,對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進行階段性評價。
2、根據校本培訓的內容和要求,通過對教師撰寫的經驗總結、專題研究報告、調查報告、學術論文、聽課筆記、學習體會等材料及教學實踐等活動進行評價。
3、結合學期和學年度考核,對教師教育教學績效進行全面考核評價。
四、培訓的保障措施:
1、建立促進教師發展的有效機制,將教師參加校本培訓的學習作為職務聘任、晉升和獎懲的依據之一。
2、參加繼續教育校本培訓是每一位教師必須履行的義務,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校本培訓,每位教師必須達到規定的要求。
3、學校加大投入力度,努力為教師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發展環境
(1)積極訂閱購置報刊圖書,保證學習內容與時常新。
(2)加大教科研力度,大力支持教師撰寫高水平的論文。
(3)學校及時提供既有前瞻性又有針對性的專題性資料,避免培訓活動的低水平循環和重復。
(4)選派教育教學骨干外出參加培訓,研究活動等。
篇二: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國家省市《關于組織實施新一輪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的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意見》為依據,以提高小學教師實施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的能力為目的。
二、培訓目標:
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目標,通過專家講座、名師引領、研究、實踐反思等系列活動,使培訓對象在思想覺悟、師德修養、教育理論、專業知識、科研能力、教育教學能力、班級管理能力,以及實施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新課程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高。
三、培訓內容:
本次培訓的內容體現教學的實用性、前瞻性、注重實效性、以教育理論的探討、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和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為切入點,聚焦課堂,引領教師提升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和研究意識等。
四、培訓方式:
按著省市“十一五”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規劃方案的進程,結合小學教師的實際情況,本次培訓采取集中培訓的方式。
五、參加培訓人員:小學一、二年級班主任和小學六年級班主任。
六、培訓時間:一個月(七月十六日至八月十六日)。
七、培訓日程:(略)
八、培訓管理:
1、本次集中培訓分兩個學段進行培訓。(1)小學1、2年級班主任。(2)小學六年級班主任。
2、參加培訓單位要有領導帶隊,嚴格遵守時間,完成培訓期間的學習任務。保證培訓期間安全。
3、各學校的帶隊領導要做好參加培訓教師學習記錄和出勤記錄。
4、建立教師培訓跟蹤檔案,納入教師業務檔案管理。
篇三: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三個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著眼于提高教師綜合素質與專業水平,服務于課程改革,培養終身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著力構建學習型的教師組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周周前會議政治學習10分鐘。
職能部門:校長室、大隊部。
(二)新課程標準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學科組為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制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方式: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采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并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征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占教師總數的10﹪—15﹪,骨干教師要占教師總數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并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不少于15次)。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活動。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和教學輪崗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5、繼續開展校級優質課、優秀論文、說課、評課等教學競賽活動,每學期舉辦一次教學常規展覽活動,提高教研活動質量。
活動方式及時間安排:
1、每學期開學前,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內容的學習。
2、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方式:集體與分學科相結合。
3、每學年進行優秀論文、經驗總結、優秀教案評選。
4、每學年舉辦優質課比賽。
5、組織教師參加各級各類論文評比。
(六)學歷教育培訓:
目標:要求專任教師中大專以上學歷達90﹪,本科學歷達30﹪;同時要加大力度,引進和培養英語及藝體等學科教師,實現各學科教師比例合理分配。
方式:自我進修。
四、組織機構:
組長:曾石發
副組長:王志慶 林濤
成員:鐘武松 段鵬瓊 肖魯 陳慶云 謝文海 謝潤龍 曾福海
承擔的任務:
1、肖魯負責教師的師德師風的培訓工作。
2、段鵬瓊、曾福海負責數學教師、教師的信息化的培訓工作。
3、 謝潤龍 負責語文教師的培訓工作。
4、陳慶云 、謝文海負責教師的讀書活動工作。
五、保障措施:
1、設立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領導小組,構建學校繼續教育校本培訓管理網絡。建立由學校校長和學科帶頭人組成的領導小組,對培訓內容、課程設置、培訓過程進行指導。
2、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每學期請有關的教育專家、教研員來校做專題講座。以備課組為依托,開展切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推進學科教學建設;開展青年教師培訓活動,推進教師隊伍建設;以市教研室為依托,開展專題研究,推進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臺傾斜政策,建立激勵機制。將業務培訓與崗位聘任、學期考核掛鉤,并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努力打造一支學科齊全、素質優良的教師隊伍。
4、結合學校辦學情況和師資水平狀況,有計劃地安排學科教師參加省、市級培訓、進修和觀摩。
篇四: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遵照《教育法》、《教師法》和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等法律法 規。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論、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武裝教師,突出培訓工作的時代性、創造性、實效性,促使全體教師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更新知識能力結構,提高 綜合素質,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從而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教科研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和時代特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根據我 區《教師培訓方案》,特制定本學期教師培訓計劃。
二、總體目標:
通過培訓使教師更新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優化知 識結構,拓寬知識面,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教學風格鮮明、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能夠 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需要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并實現教師整體素質和學校綜合辦學能力同步提高的目的。 三、培訓對象、目標及培訓內容
1、新教師培訓
(1) 培訓對象:教齡在3年內的教師; (2)培訓內容:結合維揚區教師培訓方案,學校以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為主要方式,加強新年教師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育政策法規,學校規劃,教師業務發展方 向,學校規章制度,所擔任的學科課程標準,教材教法分析及班主任老師工作等方面的培訓。 (3)培訓目標:通過培訓,使受訓者鞏固專業思想,熟悉有關教育法規,初步掌握所任教學科的教學常規,熟悉教學內容,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
2、 骨干教師培訓 (1)培訓對象:師德修養好,有較強教育教學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教師。年齡一般在35周歲以下。 (2)培訓內容: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學科前沿知識與綜合知識;課程改革專題研究;現代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應用;教育科學研究。骨干教師培訓實行以自 我學習提高為主的研究式學習,重視實踐環節和跟蹤培訓環節。 (3)培養目標:通過培訓,使骨干教師在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教育教學水平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在學校實施素質教 育中起骨干帶頭和示范輻射作用。
3、學科帶頭人培訓:
(1)培訓對象:具有較強教學科研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 (2)培訓內容:主要內容為教育教學理論,教育思想與學科教學藝術,科學技術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教學實踐經驗總結與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等內容。培訓主要聘 請教育專家或市內名師、特級教師和教科研機構的“研究型”教師為其指導和外出學習。 (3)培訓目標:通過培訓,使教師樹立現代教育觀念,不斷提高學科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更新知識,逐步提高學術水平,成為省、市范圍內有較大 影響的教師。
四、考核要求:
參加培訓是每個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全體教師必須按規定完成相應的培訓計劃,所有在職教師 都必須通過周期考核。學校制定考核細則,考核結果記入教師業務檔案。在周期內需晉升教師職務的,必須完成晉升前應該完成的培訓數和質量,否則不得晉升高一 級教師職務,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的情況將作為年度考核、職務聘任、晉升和評選優秀教師榮譽稱號的必備條件。
1、成立教師培訓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分管教學副校長任副組長,教務處設專人管理教師的培訓工作,制定一系列制度,加強對培訓工作的領導、協調、管理。
2、做好培訓過程當中的有關記錄,包括參培教師、培訓內容、培訓形、培訓時間、授課教師等。
3、建立教師培訓簽到制度。
4、學校劃撥培訓專項經費,并在資料、時間和場地等方面提供方便。
篇五:小學教師培訓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針,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積極創 造條件,努力構建我校教師的終身學習框架,造就一支結構合理,素質精良,樂于奉獻,開拓創新,能夠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師隊伍,整體提升我校的師資水平,打 造出一支優秀的教師群體。
二、總體目標:
1、提高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教育行為。
2、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切入點,促進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加快知識更新與拓展。
3、加強教研活動的開展,提高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增強創新意識和自我發展能力。
4、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機制,實施“青藍工程”,加強青年教師培訓,促進青年教師盡快成為“青年骨干教師”。
5、以教育科研改造課堂教學,引導教師向學術型、科研型的轉變。
三、具體目標任務及措施:
(一)教師全員培訓:
目標:通過培訓,提高全體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準,依法辦學,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業愛生的師德標兵,杜絕違規的教育行為。促進全體教師教育理論、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的轉變。
內容:政治思想與師德教育。
方式:講座、研討會等,并與自學相結合,側重于實踐活動(力求結合學校實際,為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服務)。
時間安排:每教研時間。
(二)新課程標準培訓:
目標:進一步領會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改革目標以及新課程標準所體現的理念,幫助教師了解各學科課程改革的突破點以及對教學的建議,使教師能以此為依據,在對教材進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礎上,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制定相應的教學及評價策略。
內容:各學科新課程標準及新課程標準解讀,省、市級新課程培訓學習材料等。
活動形式:以單位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
時間:每周業務學習、各教研組活動時間、課余時間。
(三)教師信息化培訓:
目標:要求教師實現“四會”:會文字處理,會制作簡單的課件,會上網查閱、下載資料,會收、發電子郵件。同時教師能在課堂教學中會運用信息技術和網絡資源。
方式:1、定期開展教師電腦知識及實際操作的培訓。
2、采取定期練習及考核的辦法相結合。
(四)教師讀書活動:
目標:要求40周歲以內的教師每月讀兩本書;40周歲以上的教師每月讀一本書。
內容:優秀學科書籍。
方式:教師自學與集體組織相結合,并組織讀書沙龍、讀書征文、“書走動”起來等活動調動教師讀書的積極性。
(五)教研與科研活動:
目標:通過教科研活動的開展,全體教師中的學科帶頭人、教育教學能手要占教師總數的10﹪—15﹪,骨干教師要占教師總數的60﹪,中青年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達到50﹪,中青年教師要熟練掌握并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輔助教學。
內容:1、每學期集中組織教師集體學習各科《課程標準》、《教學常規》及有關的教育教學理論的文章等。
2、繼續加強校內、外教研活動,堅持教師要走出去、請教師走進來的教學活動。
3、開展“人人上一堂好課”的活動,組織一次全校性的教學評優活動。( )
4、每學期組織一次教學開放日活動。每次活動時家長、教師參與聽課、評課,共同探討教法與學法,不斷豐富認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