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5-07-30 發布員:濟南慶典公司
BAT,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個“稱呼”不陌生,百度、阿里和騰訊在不同方面改變著社會,甚至是改造,儼然不再僅僅是互聯網企業。而會展業作為傳統產業,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接受“BAT颶風”的洗禮,最終找到與互聯網結合的平衡點。
可以說,現在展覽和互聯網就像一對剛開始戀愛的情人一樣,陌生而又熟悉,要慢慢地去了解對方,找到興趣點所在。所以,大多數展會在線上均淺嘗則止,專業觀眾的展前信息預登記、普通觀眾的展前門票購買、展會自媒體(微博、微信)的品牌展示都是普遍手段,而只有少部分“耐得起折騰”的展會才敢于搞出微展廳、展會APP。
另外,有垂直領域必然有“大而全”的平臺——會展行業網站,它們提供了每一個展會的展前預登記(或者購票)功能和基本信息的展示,有的還可以在展后進行點評,線上獲取門票、線下參觀、再返回線上評價,好一個線上與線下的互動。
BAT對展覽業的啟示
那究竟BAT這三巨頭如何影響著展覽的舉辦,或者說對展覽和互聯網的戀愛有什么啟示呢?
百度,以搜索見長,數據的積累和分析足以描繪事物的形態。但不幸的是,如果在百度等一些搜索平臺上搜索具體的展會,通常出現的不是展會的官網、官微,而是許多無關緊要的新聞,甚至找不出幾個結果,看來展會都不太注意自己在搜索平臺的“形象”啊。而百度的另一條大腿就是地圖,也就是LBS。
展覽的舉辦確實需要有搜索的功能,特別是在智能終端上結合LBS地圖的搜索功能。展品和展位可以搜索、如何到達展位也可以搜索,以后甚至把攝像頭對著展品就能夠知道它是不是假冒商品呢。所搜即所得,一定程度上解決參展企業攤位的流量獲得問題。
阿里,它的電商已經為國人所驚奇,近期也沖出中國、走向世界。現在,不少展會在線上設立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干起了阿里的老本行——B2B貿易,口號就是:打造永不落幕的展會。但電商都是有錢人的世界,那些“小而美”的展會還是不斷把人流量拉到展會現場,因為這就是展會的本質。
阿里的另一個閃光點就是支付寶,現已擴展到互聯網金融領域。展會的B2B貿易平臺需要支付工具,甚至展會現場的餐飲、物流快遞、商務活動(打印、傳真等)、專業服務(翻譯等)這些配套服務也需要支付工具的,如果出現一個專注于展覽業的支付平臺,那資金結算的效率將會得到提升,龐大資金交易數據也將獲得,只是現在實行有點……難。
騰訊,都說是流淌著做產品的血,全身上下都是社交的基因,微信也號稱拿到移動互聯網的船票。部分有實力的展會為了跟得上移動互聯網時代前進的步伐,就和微信第三方在微信公眾號上做文章,將其打造成兼具媒體功能和服務功能的展會專屬平臺。至于深度定制微信平臺的原因,也許是人多,見效快吧。然而,展會現場的信息交流的確要有即時溝通工具、SNS社區、甚至是陌生人社交的社交產品出現。溝通得當,貨才賣得出嘛(在展會現場的將其“忽悠”到展位,不在現場的就“忽悠”至現場)。
展覽業可從騰訊中得到的另一個啟示就是——二維碼,雖然不曉得AT誰先把二維碼的應用推向高潮。二維碼是連通線上線下兩個世界的觸點,把握好此觸點就能夠更好地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了。而二維碼的特別之處就是將復雜信息簡單化,好像紙質門票可以變成二維碼門票,采購商的資料“掃一掃”二維碼就知道,展品的各項所需信息也蘊藏在小小的二維碼中……二維碼化后的數據都易于管理和儲存。
展覽O2O的落地
試(Y)想(Y)一下,一位來到展會現場的采購商通過陌生人社交工具了解到某個展位有所需產品,便在搜索平臺上搜出改企業攤位的位置,接著在地圖上按指定路線找到此展位。然后和參展商交換了二維碼名片,添加了對方為好友以便后續聯系。洽談完生意后,這位采購商就到餐廳食飯并用展會支付工具支付。等到晚上回酒店的時候,在展會的電商平臺上采購了一批上午洽談好的貨物……呵呵,想想也是醉了。
如此美好的展覽O2O場景該怎么落地?過去,只能在PC上,也就是互聯網上才可以做到;未來,是屬于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是手表等智能終端的,在移動互聯網上就能夠完成絕大部分的功能;而現在,或許觸摸屏會是一個權宜之計。這里說的觸摸屏如購物中心里面的觸摸屏一樣,在特定地點有搜索、導航(LBS地圖)、信息展示的作用,是半移動化的,PC至手機之間的過渡階段,也許之后會成為會展場館的標配。
一言以蔽之,BAT這股互聯網颶風已開始影響傳統產業(包括會展業),展覽企業要在颶風中找到自己的方向。